发表时间:2025-08-08 12:20 点击次数:
湖南工商大学简介
承千年文脉,扬湖湘精神。湖南工商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,创建于1949年,享有“经济湘军基地,企业名家摇篮”的盛誉。她是一所院士领衔的涵盖管理学、经济学、工学、理学、法学、医学、文学、艺术学、教育学、交叉学科等多学科相互支撑、协调发展、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大学,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、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、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、“十三五”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、全国首批百强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”、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大满贯高校。
学校拥有一批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为代表,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、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、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副主任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(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)项目负责人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全国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国家首批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第一层次人选等在内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;引智院士9人、“杰青”“长江”等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70人;“绿色与智慧管理”院士团队、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”课教师团队入选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
学校拥有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(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)、国家重点实验室(培育)等164个国家级、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,牵头建设省委省政府重大科技部署——湘江实验室,设有59个校级重点研究院(中心)。
近五年国家级课题数量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(含项目总牵头)4项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、重点项目11项,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(含项目总牵头)9项,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项目12项。
学校教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(3项)、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、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、光召科技奖、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科)一等奖(2项)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、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湖湘智库研究“十大金策”等奖励。一批智库成果进入党和国家决策。
学校设有26个二级学院,拥有80个本科专业(含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),1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,33个省级一流专业。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近3万名,莘莘学子秉承“至诚至信 为实为新”的校训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近五年获全国“挑战杯”大赛特等奖、“累进创新金奖”等国家级奖励1083项,获奖数跻身2019-2023年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的前十。学校面向31个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招生,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。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0余万名优秀人才。
潮涌湘江阔,鹏翔天地宽。湖南工商大学秉持“新工科+新商科+新医科+新文科”与理科融合发展的思路,努力形成一流的理念、一流的目标、一流的标准、一流的质量、一流的机制,打造创新工商、人文工商、艺术工商、体育工商、数智工商、绿色工商、幸福工商,建设读书求知的好园地,乘高等教育改革奋进的东风,朝着创新型一流大学的愿景扬帆远航。诚邀全球英才加盟,一起向未来!
一、海外优青项目简介
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海外)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、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(含非华裔外籍人才)回国(来华)工作,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,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,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,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
https://grants.nsfc.gov.cn/
项目申请时限
2025年8月1日-2025年9月15日
二、资助模式
1.资助强度:100万-300万,资助期限:3年。
2.职业保障:提供人才专项事业编制,聘为正高级职位,聘为“湘江杰出学者”青年专家, 优先推荐双聘至湘江实验室。
3.团队配置:直接进入院士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团队,根据人才实际需要支持组建学术团队,提供充足的实验场地、团队进人指标、博士后指标等。
4.薪酬福利:一人一议,提供优渥的薪酬福利、具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和丰厚的安家费,享受高水平成果奖励、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科研绩效。
5.生活保障:入选者还可享受省市区提供的医疗保健、交通出行、税费减免、子女入读长沙市优质公办中小学校等优惠政策和人才礼遇。
6.特别说明:对于进入海外优青答辩未入选者,可优先纳入高层次人才岗位进行聘用,提供优厚待遇和支持条件。
三、申请条件
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海外)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:
1.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,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,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;
2.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(含)以后;
3.具有博士学位;
4.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、工程技术等;
5.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,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,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;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,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(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);
在海外工作期间,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,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;
6.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,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;
7.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(来华)工作,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(来华)工作。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(来华)工作不少于3年。
限项要求
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,不能逆层次申请。
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海外)的申请人,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、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,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;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。
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,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海外)。
四、申请方式
请将个人简历(包含个人基本信息,联系方式,学习和工作经历,主要学术成果等)发送至邮箱: rc88688001@163.com,邮件主题请标注为“姓名+海外优青”。
五、联系方式
学校人事处联系方式
谢老师
+86 13787120013
+86 731 88688153
谭老师
+86 17673119289
+86 731 88688150
相关二级学院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