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师生应急处置能力,强化防灾减灾意识,4月28日下午,学院邀请湖南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师资在北校区追光楼3301教室开展“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”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讲座。本次讲座以“理论+实操”形式展开,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参与,现场气氛热烈。
专业团队授课:从灾害理论到救援实操
湖南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作为民间救援力量,曾参与汶川地震、河南暴雨等重大灾害救援。讲座中,湖南省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师资金灿老师结合多年救援经验,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(CPR)、异物梗阻、电击伤害、常见病患处置等核心内容,并通过真实救援视频案例,分析了灾害现场的复杂性与决策逻辑。
“遇到山体滑坡时,应向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高地撤离!”他特别强调了环境灾害中的专业逃生技巧,与学院《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 》《环境生态学》等课程形成知识联动。随后,现场演示了止血包扎、绳索固定、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使用等实操技能,并邀请师生上台互动练习,“黄金四分钟”急救知识引发热烈讨论。
学科融合:应急能力嵌入专业培养体系
资源环境学院党务干事、宗华杰老师在主持时指出,本次讲座是学院“应急能力+专业素养”双轨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。他提到:“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、生态修复等专业技能,更要培养‘第一响应人’的应急意识——这既是守护生命的必备能力,也是资源环境领域从业者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担当。”
讲座中,师生们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提问,如“如何在化工厂泄漏事故中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与人员疏散协同”“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内涝的应急管理策略”等,师资从救援视角给予针对性解答,现场形成“专业知识+应急实践”的深度碰撞。
实践育人:构建校园应急“防护网”
活动现场设置了模拟救援体验区,师生通过沉浸式演练掌握应急技能。202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张天乐表示:“以前觉得应急救援离自己很远,今天学会了海姆立克急救法,还了解了救援队‘标准化响应流程’,这些知识未来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野外调研中都可能用到。”
下一步,学院将与蓝天救援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把应急培训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实践课程体系,推动“平安校园”与“学科建设”协同发展。
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堂生命教育课,更是一次将应急思维融入专业培养的创新实践,学院将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高校“大思政”工作体系和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,着力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的新时代环境守护者。(宗华杰)